要開一個班級 LINE 群組,還是和家長個別加 LINE 好友?要用 LINE@,還是用臉書社團?在 Podcast 節目「K歌Su房」中,分別為資深老師和家長的兩位主持人,用不同的立場分享親師溝通工具的優缺點,以及討論親師互動的危機管理,拆解潛在溝通衝突。
本文重點摘要
老師們有用 LINE 群組、或是建立 LINE@,做為親師溝通的管道嗎?用與不用,各有哪些考量?當與家長的 LINE 群組對話出現「火藥味」,能如何做危機處理?
LINE 的即時性、普遍性,讓許多老師選擇用 LINE 做為親師溝通管道,然而你一句、我一句簡短的話語傳送,相較於當面溝通,難以感受對方真實的情緒,容易成為衝突導火線。
在 Podcast 節目「K歌Su房」中,資深國小老師蘇明進(老蘇老師)與親職作家羅怡君分別以老師和家長的身分,站在不同角度道出親師互動時的感受,也以過往的親師溝通經驗,歸結親師用 LINE 溝通與危機處理的觀點和建議,以下整理其中3點分享。(更多內容歡迎點擊收聽「K歌Su房」)
方法1:寫下處理事件的「時間表」
家長間、親師間產生爭執時,通訊軟體的對話截圖經常成為送到學校家長會的「證據」。有參與家長會經驗的羅怡君表示,即便許多人明白截圖是片段化的,並非對話內容的全部,但對不清楚事情原委的人來說,容易對當事者產生刻板印象。
羅怡君觀察,有些老師因為擔心對話被截圖,在 LINE 裡變得「省話」,例如當家長在 LINE 裡提出疑問或反映事件時,老師回覆「好,謝謝,我收到了。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,這可能使家長因此生氣、不安,羅怡君說:「(老師)想趕快告訴大家我沒有已讀不回,但卻沒有辦法讓家長在第一時間安心。」
面對這樣的情境,老蘇老師會詢問家長是否能用私人 LINE 個別溝通,又或是通電話聊,他也分享過去接收到輔導室的提醒,指出和家長溝通有時也需要留下文字,例如把通話後彼此的共識、結論打下來,否則對話中只顯示通話幾分鐘,但卻不知道老師實際上做了哪些處理。
羅怡君則分享,老師能試著把自己未來心中處理事情的「時間表」大致寫出來,例如告訴家長自己明天會做哪些事情,預計什麼時間給大家初步回覆,這樣既不會讓家長覺得沒在處理,表達上也不會對事件有過多的詮釋或情緒化字眼,她說:「這樣被截圖,(也可以看出)你是願意去處理跟了解的老師。」
方法2:遇到「狼性」溝通風格家長,保持距離
老蘇老師分享,有次他與一位家長溝通學生最近常缺交功課,詢問是否發生了什麼事,關心孩子在家讀書寫作業的狀況,家長卻回應:「把小孩教好,教小孩寫完功課是你們老師的責任跟義務,」並說自己工作很忙,沒有空管孩子。
家長的回應讓老蘇老師錯愕,但他試著同理家長的情緒,並與家長分享自己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優點,表達自己是好奇孩子的狀況,希望能跟家長一起合作。此外,老蘇老師與家長說,看到上述文字他其實覺得很受傷,若家長無法配合,自己也會在學校協助學生完成作業。
然而,那句「我很受傷」似乎讓家長更激動。家長表示自己也很努力在帶小孩,也會看孩子的功課,並開始講起自己的工作⋯⋯
羅怡君分析,這位家長的溝通方式屬於狼性溝通型,別人的提問,他聽起來覺得像指責,而若自己內疚,惱羞成怒便會自我辯護或攻擊別人,就像聽到老蘇老師覺得受傷,這位家長可能會覺得「我也很受傷啊!」,於是又開始另一波語言攻擊。
後續,老蘇老師並未與這位家長繼續僵持,但也沒有就此「放棄」他的孩子,反而是更努力地關注該位學生,認為把學生教好,便能證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作法。
老蘇老師與羅怡君討論到,面對狼性溝通型的家長,老師能選擇保持距離,不讓自己的教學受到干擾、以及對該位學生產生負面解讀,就做好自己在教學上該做的事。
方法3:嘗試用正向語言溝通
在隨手就能截圖的現在,老蘇老師提醒,網路世界,無論是臉書或 LINE,其實都是「公共場合」,沒有所謂的「私訊」,在網路上做任何文字陳述都需要多思考。
即便家長的語氣不客氣,老蘇老師也會注意不留下情緒字眼與做批判,在溝通前先調整自己的心態:「我還是會盡量用婉轉的方式 hold 住情緒,再慢慢和家長做疏通」。
親師溝通時,老蘇老師選擇用「正向語言」來表達,例如要提醒家長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時,他會先分享自己看見孩子哪些優點,再與家長談論他擔心的事,並指出這件事情可能怎麼做會更好。
「我很喜歡這個孩子,我看到他的優點是⋯⋯」這句話,也許並非每位老師都說得出口,特別是在自己也有情緒之下,然而老蘇老師認為,和家長傳達自己是賞識孩子的,而非來告狀,很重要。他也指出,有時老師想趕快把孩子的狀況跟家長陳述,但講太快,可能會變得像針對單一事件告狀,讓家長感到不舒服,因此他會綜整學生在不同面向的狀況與觀察,再與家長分享。
親師 LINE 群組,沒消息不一定是好消息?
在「K歌Su房」兩集討論親師溝通的節目中,老蘇老師與羅怡君討論到使用 LINE、LINE@、臉書社團溝通的各種眉眉角角。
羅怡君建議老師成立 LINE 群組時能先制定使用原則,例如老師會回覆訊息的時間是幾點,大家回覆訊息不要使用貼圖,不要洗板,哪一個類型的問題不要問、讓孩子自行負責等,具體落下使用 LINE 群組的規則。
當有人違反這些規則時,其他家長便會互相提醒,或是有較情緒化的發言出現時,老師也可以藉原則提醒家長轉成私 LINE 溝通,不在群組中引發更多討論。
此外,羅怡君也提到,現在有些班級 LINE 家長群組會分成「有老師的群」和「沒有老師的群」。在沒有老師的群組,家長能較放心地提問、討論,不擔心因提問而被老師貼上標籤,「有老師的群組」則呈現一片祥和,但最近他看見許多案例是有老師的群組雖風平浪靜,其實家長已經在醞釀要打1999,或直接將事件傳達到家長會、校長,讓老師措手不及。
羅怡君指出,親師群組「no news 不一定是 good news」,建議老師平時還是要跟家長有互動,或是能詢問較熟識的家長,最近班上有什麼事是自己需要知道的,掌握親師關係。
參考資料:https://flipedu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009066?fbclid=IwY2xjawF5n7BleHRuA2FlbQIxMAABHa_0GBOc1gETQjFYkHJr8ZU8yS-YBc6kM4LkApw6a3Q0drZ-ogauUEIsww_aem_HuhaikySGxxOc95AgUdLgw
★到夢N官網觀看【學法寶】總整理:https://reurl.cc/AjR8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