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:::

什麼是「有效的教學」?該怎麼教才能提升效果?王永福(福哥)結合自身經驗,整理出6大類、24種有效教學技巧,提供教學者一份清晰的指引。透過這份清單,教師可以系統性地檢視自己已熟練的技巧,探索可進一步嘗試或轉化的策略,並靈活應用在教學現場,為學生帶來更多元的學習體驗與成長。

 

本文重點摘要

從「做得到」到「我知道」

一、教學傳達

二、印象強化

三、建構教學

 

精進教學技巧,從細節著手:哪些行為促進學習?哪些無效?唯有透過清晰的檢視與調整,才能持續進步,而答案往往藏在「學生」的回饋中。

教學方法不在於多,而在於是否真正影響學生的學習。但什麼才是「有效」?是成績提升、記憶持久,還是認知轉變?不同課程標準各異,時間也會帶來變數:短期高分是否意味長效學習?高滿意度是否等同於學習成效?站在學生的立場,教師該如何設計教學,才能讓學習真正產生深遠影響?

王永福(福哥)結合自身經驗從與15位企業學員的60次課前課後訪談中,累積30萬字的研究資料,整理出24種「有效教學技巧」,並歸納為六大類。

 

一、教學傳達:

講述:傳統單向講授易讓學生失焦,需避免單調乏味。

結構化:將內容分段切割,條理清晰,有助記憶與應用,例如「3P」(目的、過程、好處)。

教學呈現:善用圖片、投影片等媒材,吸引注意並增加內容深度。

強力開場:快速建立信任與吸引力,例如自我介紹或獨特的引導方式。

這些技巧能提升教學品質,也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刻持久。

 

二、印象強化:

為強化學生印象,可運用案例、故事或影片等方式。

1. 案例:僅講理論難以吸收,透過「實際案例」連結理論,能幫助學生建立印象。例如,案例研究(Case Study)提供具體情境,讓學生思考解決方案,是另一種實用方式。

2.故事:學生認為「故事更能打動人心」,運用故事性引入課程,不僅增加趣味性,也能讓學習更專注。

3.影片:有時形容不足以傳達概念,播放影片可縮短學員的想像過程,迅速引入情境。但影片的選擇與呈現需事前規劃,以發揮最佳效果。

 

三、建構教學:

建構式教學強調知識的吸收與轉化,讓學生透過實務操作學以致用,尤其在企業訓練中更為重要。以下四種方式能有效支持演練的進行:

1. 示範:演練前的示範至關重要。「老師完整示範」、「從頭到尾演練給我看」是學員的期待。示範能直觀展現操作細節,是學生理解的基石,甚至可輔以影片增加效果。

2. 演練:即時練習能強化記憶。「直接練習⋯⋯更投入學習」、「參與感與實作提升表現」。成功的演練需要規劃明確步驟,搭配分組活動或競賽,提升學習動機與效果。

3. 觀摩:示範和演練也為其他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。「觀摩別人的表現可以自省」,透過觀察他人,學生能反思自身,進一步改進。

4. 即時回饋:演練後的回饋能深化學習。「被點出關鍵缺點,印象深刻」。即時、具體的反饋能讓學生快速理解改進方向,並留下長期記憶。

 

這些建構教學的方法看似簡單,但有效執行需要細緻安排。例如,僅有講述而無結構化知識,或有演練但缺乏示範與回饋,都可能削弱教學效果。

 

參考資料:https://flipedu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007936

到夢N官網觀看【學法寶】總整理:https://reurl.cc/AjR8bE

 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