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:::

本文重點摘要

停止內耗:適時的分離自己與孩子的生命課題

讓孩子長出力量的陪伴方式

做能做到的事,看見自己的努力

 

在教育現場,老師常面臨來自弱勢或失能家庭的孩子,看見他們的困境,難免感到不捨與挫折。一位老師在翻轉教育教師樹洞討論區投稿,分享自己對這些孩子的無力感:「為什麼不能給他們一個暫時逃離家庭的安身之所?」這樣的感受,許多老師都曾有過。

 

在翻轉教育Podcast《樹洞說心事》中,屏東富田國小校長盧亭妤表示,面對這些挑戰,老師不應過度情感投射,而應專注在自己能做的事。她認為,老師的角色是孩子生命中的「一道光芒」,能透過陪伴與理解,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,進而幫助他們建立自我能力與信心。

 

盧亭妤校長強調,老師無法改變孩子的原生家庭,但可以專注於協助孩子建立生活技能,例如每天順利上學,或創造成功經驗,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力量。她提醒老師學會分離自己的角色與孩子的生命課題,不因無法改變的事物而內耗。

 

另一位老師也分享,教育應著眼於當下,幫助孩子從現有的環境中培養自我能力,努力成為他們的「運」,為他們的未來鋪路。老師或許是孩子生命中的過客,但那短暫的陪伴,卻可能成為他們重要的力量。

 

最終,老師能做的,是盡力付出,問心無愧地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路,讓他們能更有能力面對未來。

 

參考資料:https://flipedu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009672

到夢N官網觀看【學法寶】總整理:https://reurl.cc/AjR8bE

 


Top